裁縫師與她的器具-剪刀篇 - 裁縫莊訂製工作室

裁縫師與她的器具-剪刀篇


學習裁縫之初的她,一開始是用著學校發配的那種。一切的矇矇懂懂,直到開始國家檢定的學習經歷才漸漸理解學習技藝路上,何謂好工具帶來的加乘學習效果。

當然在一開始沒有那麼多把剪刀,且在尋找合適剪刀的路上沒那麼容易,也是發生過相當幽默的事呢!(笑)

某日她的母親友人,自德國帶來了兩把精製的剪刀,透過母親的視訊以及照片裡,那兩把德製剪刀在裡頭閃閃發光。當時的她,正在研所畢製的水深火熱裡,這兩把剪刀延續她原本疲憊不堪的動力。在她引頸期盼充滿光的眼神裡,看到媽媽提著各項豐富慰問品以及剪刀本人來研究室裡探望,卻在拿到剪刀實品以後真正理解,何謂照騙。(笑)

因爲期待很久傳說中的德製鋼剪只是一把很精緻的剪紙剪刀,不能剪布,而且所費不貲,每每想起都會覺得有夠荒謬。

有些人在工作的時候,總會自己的儀式感。

無論使用的傢俬、器具甚是工作時的姿態。

例如:有些人工作時,喜歡全身都縮在椅子上,才能獲得前所未有的安全感;

某些人會在開始寫作的時候,找一扇面向窗戶的位置,沏上一杯茶看著窗外如一部流動的電影般,就能行雲流水地進行寫作;

有的人會替自己的交通工具取個小綽號,可能是小黑小白,但也可能是毫無相關的飛來一筆,這是增進某種親密感的儀式感,她與剪刀也有類似的情節。

小粉三郎是她用最久剪刀,跟著她面對大大小小的作品,是她與日本美好的工藝相遇的初章,目前這位的夥伴躺在家中的抽屜裡。

她摸著另一把的暗紅色握柄,這把剪刀的姿態相極一隻鶴鳥,凹曲的柄身,為了在剪高級絲質面料時,以不勾起布料導致剪歪的設計,同時,拜託家人出國在北海道的商店街尋獲,當時家人使用拼拼湊湊的日文跟剪刀店的師傅比手畫腳下所購得。每一把剪刀都有屬於自己的靈魂及故事。

而這些充滿工藝的刀器,在磨刀師傅眼裡,剪刀會自己說出經歷,誰過度用力留下這道痕跡,誰又粗心讓自己摔著了。

過去只有聽說過千萬不能拿師傅們的剪刀用,他們不太外借給他人用,一直到她也有一把專屬於自己的金銅柄布剪,才真正理解這不是小氣與慷慨的問題,而是對一把好的工具的忠心耿耿,同時也是技藝與工藝之間的互相崇拜。

返回網誌